|
国学知识
-
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
陈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原载《人民日报》2015年3月4日在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中有一种冲突意识,总想用自己的力量,以自我为中心,克服非我、宰制他者、占有别人。因此,在西方历史上宗教战争非常残酷,中国则没有…
2015-7-12 10:33:30
-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目及其读法
序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蹉跎久未报命。顷独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斯篇。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并书名亦忆错误者,他日当更补正也。中华民国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启超作于碧摩…
2015-7-8 10:57:41
-
胡适的国学书单
2015-04-21 07:37:41 来源:城市快报 作者:李宁 文豪的私家书单是怎样的?名人都读什么样的书?一观之下,或许可以增加到我们的人生必读书目中,帮我们懂史、悟世、明理、养性。在名人中,不乏特别愿意为别人开书单的人,胡适便是…
2015-5-15 0:43:27
-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谈朱子学的时代价值
陈来 1952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温州,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哲学史家。现代人从朱子的思想可以学到什么东西?朱子学对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我想至少可以从…
2015-5-15 0:22:07
-
章太炎谈国学之进步
中国学术,除文学不能有绝对的完成外,其余的到了清代,已渐渐告成,告一结束。清末诸儒,若曾国藩、张之洞辈都以为一切学问已被前人说尽,到了清代,可说是登峰造极,后人只好追随其后,决不再能超过了。我以为后人仅欲得国学中的普通学识…
2015-5-15 0:19:59
-
吴学昭:为关心陈寅恪吴宓的人凭寄哀思(图)
来源:新京报| 2015-01-06致敬辞“飞扬颇恨人情薄,寥落终怜吾道孤”。在陈寅恪与吴宓半生凄清的际遇中,友情成为他们灰暗岁月中不变的温暖。从哈佛同窗、清华共事、联大流亡、燕京授业直到劳燕分飞、鸿雁往还,陈寅恪与吴宓长达五十年的深…
2015-5-15 0:15:39
-
吴宓日记里的陈寅恪的情爱观
2015年04月23日09:31 来源:人民政协报原标题:吴宓日记里的陈寅恪的情爱观吴宓与陈寅恪的交往始于1919年,他们当时在哈佛大学一见如故,经常相偕散步于查理士河畔。当时,吴宓惊其博学,服其卓识,并给国内朋友写信说:“合中西新旧各…
2015-5-15 0:08:15
-
吴宓与凌道新的师生情谊
2013年12月10日 15:43 来源: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网 作者:凌梅生 傅 翔原题:学侣重逢最爱君——吴宓与凌道新凌道新吴宓先生和凌道新先生相识相交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吴宓先生早年创办清华国学研究院,主编《学衡》杂志,梓行《吴宓诗集》,…
2015-5-15 0:06:53
-
吴宓不失童心
2015-04-02 东方网课堂上的吴宓,常穿一袭灰布长袍,一手拎布包袱,一手拄手杖,戴一顶土棉纱睡帽就走上讲台。打扮虽然古板,讲的却是纯英文诗歌。刘炳善这样描述他对老师吴宓的印象:“这位老先生是著名的学者,是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洋古典…
2015-5-14 23:57:49
-
“我是吴宓教授!”
2015年03月28日00:54 来源:科技日报朱少华 绘吴宓是一位教龄四十、弟子三千的成功教授。立足讲台,吴宓认真地、卖力地划过了动荡不已的时代,也划过了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一生。有人说,当一个好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对讲…
2015-5-14 23:54:32
-
我所知道的吴宓先生
文汇报李永晖2015-03-08 [摘要]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李永晖,回忆与吴宓的交往片断,追慕先生的博古通今、独立自由的学问人格,思索时代风雨侵袭下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沉浮。1937年春,吴宓在清华园留影国学大师、教育家吴宓(1894-…
2015-5-14 23:49:51
|